Tuesday, January 19, 2010

该与不该--死亡论

前阵子和一位印度邻人聊天,话谈到她很伤心,因为她的哥哥;去世了。她说,最伤心的事是,她哥哥还很年轻,五十多岁。一对子女才刚投入社会工作。而且,她哥哥是一位极好的人。他的离去真是让她想不清楚为什么会是那样?说着说着,她伤心地说为什么那该死的人不死,而不该死的人却死了?

对啊, 该死的人不死,不该死的人却死去了,唉,这是什么世界吗? 她说,哪些病卧在房的人不死,那年轻力壮的人却去了,这怎叫人不伤心?是啊,那些有孩子,家庭即负担的人特死去,而没子没女没负担的却还生在世?给那子女,家人留下一辈子的无形的伤悲。

记得在我小的时候, 很多很多次,看过我的外婆在观音菩萨前,哭着的祈祷能够早点归西,好不要连累他人。看到她那痛苦的祈求着, 当下,深深的使我了解那“勉强”的意义。我的外婆,在那个时候,是被生活勉强的牵着而活。在她最尊敬即信仰的神灵当前,祈求生命被结束!我看着, 我也了解着,为什么她会有如此的想法。我也不知该做什么, 毕竟,这事情的发生时,我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。我只记得她说,该死却不死, 留在世上害人害己。整整十年后才的归西。

我的外公, 同样的是为不想连累他人, 他没有祈求生命结束, 但是他却选择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他是典型的古人,抱有重男轻女的观念,他没有儿子。从年轻时,因工作就没和家人住。因此,性格更是孤僻。在他临终前,他生病了。为此,他更不想拖累他人,因此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
他们对于结束生命的态度, 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。两个都觉得该死,所以采取了不同的行动。

回到印度邻人的故事, 她哥哥在一两年的时间, 将就退休,女儿刚完成医学院毕业,而自己却勤劳的来回公司工作, 对家人好,对下属好,谦虚及助人为乐。在她眼里, 是典型的好人。但是, 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意识下,他因从摩哆掉下跌到头部,而往生了。结束了才五十几个年头的生命。她说, 他不该死,因人生里都还没有赏到任何甜果。

我的另一亲戚,单亲妈妈,有一对子女。子女是她生活必须履行的责任,但是她却被死神召回天家了。留下子女,由年迈的父亲照顾。看在外人的眼里, 帮也不是,不帮也不是。两难全。

他不该死, 但他却死了。在没有任何征兆之下。她也死了, 再不愿意之下。

该与不该, 是谁在主宰着这决定?

有些人,很怕谈到死亡。一谈到死亡, 脸色都变!都说这想法好极端, 好悲观。不要谈,不要说,不可说。有些人却不。这些人深怕临死前的那几分钟, 不够时间将他们心愿及时述说完毕, 可能,还没那个机会呢!

死,未必是件不好的事。如果一个人, 对他的环境,身边的人;是一种不祥或伤害时,死亡,可就是个更好的选择。结束生命,是应该的,迫切的!理智想一想,死亡,在某些程度上,是决绝死亡者多数事情的决定,而决绝不了的是,那生还者对亡者的不舍罢了,感情上的阁放点。

想死,该死, 却死不了, 那种无奈的痛苦,是语言代替不了的。

想活,该活, 却死掉了, 那种无奈的遗憾,也是语言代替不了的。

对于那印度邻人所谓的“还没赏到甜果的日子”,我回她说 ”伤心,是免不了的。但生命是他的。甜果赏到了不,我们并不知道,毕竟,我们不是他。可以的话,别用我们眼里的尺度来衡量”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人生,只是一个过程。
Life Is a process.

相爱,是接受。接受,是爱的其一表现。
To love,is to accept. Acceptance is a form of love.
生活;就是将生与死,连接的一条线
Between live and death, there is a line connecting them both, which is call Life
思想决定行动,行动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品德,品德决定命运。
sow a thought, reap an action;sow an action, reap a habit;sow a habit, reap a character; sow a character, reap a destiny.
相信,就会还有。
不相信, 就连有得都变没有。.
希望。。在人间!
"事情是这样,就不会是别样“。。
很多事情,因为某些障碍,我表达和反应不来,但我真得很用心去想和做。。。

Thanks for visiting!